移民潮下香港名校学额空缺,再加上香港大力引进人才,内地人士赴港定居工作,新港人孩子升学问题也随之而来,很多家长尤为担心孩子内地转学香港的适应问题。
今天来分享1位新港人转学香港的升学故事——就读于香港仁济医院靓次伯纪念中学的林同学是今年的应届中六生,在今年的香港DSE升学中提前获得了清华大学的录取。
一起来看看林同学的转学历程,方便有计划带孩子赴港的家长提前做好功课。
语言不通、陌生环境……
中一从内地转学到香港
因为父母来港工作,六年前林同学也转学香港仁济医院靓次伯纪念中学读中一。
初到香港上学的林同学,体验了“又聋又哑”是什么滋味——周围的同学老师全部讲着广东话,叽叽喳喳嘻嘻哈哈。
而林同学之前并不会粤语,英语更是3年级才接触,但香港很多同学英文讲得比中文更好。
语言不通严重影响了人际沟通和学业进度,尤其是英文。以往在内地考英文都是一份卷集合聆听、阅读及写作,突然面对制度上的改变及程度加深的课程,更是感觉十分吃力。
林同学回顾当时的感受是说不出的难受和恐慌,一种被全世界孤立的感觉,真的,太扎心了!
但幸运的,香港学校一向对新移民有不同的支援,例如为同学提供功课辅导班辅导英文,放学也有补课,加上林同学自己也坚持每天多读多写,主动请教老师,很快便克服英语学习上的困难。
而且香港学校课外活动多,在老师的鼓励下,林同学积极参加了多种活动,在团队协作中拉进了跟同学的距离,很快适应了校园生活。
良师挖掘天赋
学业日臻佳境
内地转学香港能融入校园、克服英文学习已实属不易,幸运的是林同学还遇到了一位挖掘了她化学天赋的良师——赵老师。
赵老师发现林同学对化学内容做深层思考,问一些深入并且以往同学没有思考的化学问题,但竞赛经验少不够有自信,所以经常安排林同学参与不同形式的活动或比赛,提升林同学对化学及相关科学研习的视野。
在一次次的竞赛经验累积中,林同学的创造性的思维得得到发挥,自己的信心也得到了提升。
挖掘到了自己的兴趣点,林同学也学得兴致勃勃,课余时间会复习老师化学笔记,建立错题集,也会到图书馆借阅化学的课外练习书,多做化学试题,加深和巩固。
苦心人天不负……
比赛经验成清华录取关键
天赋+努力+老师有心加强栽培,林同学在校区期间参加了不少校内及国际性化学比赛,并获得到不少奖项。
含金量最高的奖项是其中由澳洲皇家化学学院主办、香港数理学会在港协办的“International Chemistry Quiz 2021(前澳洲国家化学测试,previous Australian National Chemistry Quiz)”,林同学在测试中获得Certificates of High Distinction(特别优异证书),即成绩达到香港top 10%。
林同学毕业礼得奖
也是凭借着这些竞赛经历,林同学获得了学校推荐参加由清华大学举办的“2022年清华大学香港推荐生计划”的机会。这个推荐计划不看重成绩,而是着重活动经验,重视非学术成就。仁济医院靓次伯纪念中学也是第一年获得推荐名额。
这一港生升学途径经该是【院校独立招生】,2022/23学年设有对港独立招生的高校包括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、复旦大学、深圳大学、暨南大学及华侨大学。
但获得学校推荐名额只是第一步,还要经过重重关卡:提交一系列文件、写意向书、拍视频突出自己长处,才有机会获得面试邀请。
在面试中,林同学先以中英文作自我介绍,之后几位评审会轮流以中文及英文发问,问题范围十分广泛,有关于学校、学科、个人等。
苦心人天不负!在今年4月还没考香港DSE之前,林同学就收到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。当然,为了给自己的中学生涯画上完美的句号,林同学仍然去参加了今年的香港DSE考试。
总结
根据上面2位新近赴港学生的分享,可以看到内地转学香港确实有很多适应性问题要考虑:
1、内地转香港的学生多数会遇到粤语听不懂、英语跟不上的问题,所以建议转学香港之前提前打好语言基础,这样后面跟容易实现“逆袭”。
2、考虑到香港和内地的教学差异。两地各个学科的教材、知识点,以及评判的标准都是不一样的。而且香港公立学校的语文教授的是繁体字,英语的程度也要比内地更难些。因此在内地的尖子生,并不一定能在香港的评判标准下成为同年级的佼佼者。所以在择校要根据孩子情况来具体分析。
3、之前一直建议转学香港最好是年级越低越容易适应,但现在看来,只要孩子想,且有目标愿意调整、父母多做功课和孩子一起努力,内地高年级转战香港读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。
新移民选校关乎孩子未来升学,一所优质的学校不仅在教学质量、师资上有所保证,同时也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榜样。如果你也面临着选校困难,不妨扫描下方微信进行咨询。